本文共 78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多种,以下是几种常见方法的具体应用说明:
等价类是一组输入数据的子集,其中各个输入数据对揭露程序错误的效果相同。通过合理划分等价类,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值进行测试,从而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。例如,对于一个输入域的所有可能值,可以将其划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,分别选择代表性值进行测试。
边界值分析法专注于测试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情况。大量错误往往出现在边界值附近,而不是内部。因此,应选择正好等于、刚好大于或刚好小于边界值的测试数据。例如,对于一个整数输入域,应测试边界值0、1和-1等。
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,设计针对性的测试用例。例如,输入表格为空或只有一行,或者输入数据为0,这些容易引发错误的情况可以作为测试用例。
因果图(逻辑模型)用于描述输入条件之间的关系,生成判定表以检查各种组合情况。例如,可以通过因果图确定不同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,从而设计出覆盖所有可能组合的测试用例。
当参数组合数量过多时,正交表可以帮助缩减测试用例数量。通过选择具有最大区分度的组合,覆盖最大的测试范围。例如,使用正交数组设计测试用例,确保每个参数组合都能被测试。
基于用户场景模拟操作步骤,深度和可行性更好。例如,用户登录系统的场景可以模拟正常登录、忘记密码、安全退出等,设计出完整的测试流程。
通过输入条件和系统需求得到所有状态,设计测试用例以验证状态转换。例如,状态图可以帮助识别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输出行为,从而设计出针对性的测试用例。
将需求转换为树状结构,定义路径以生成测试用例。例如,需求树中的每条路径代表一个特定的输入条件集合,用于定义测试用例,从而覆盖需求的主要功能。
转载地址:http://fsgfk.baihongyu.com/